这是对象(前)向我发出的灵魂拷问。


脑子里一瞬间就有了答案,但只能长叹一声。


为什么呢。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努力地关注时事、关注国家大事,是作为穷人必备的自保招数而已...

从历史来看,穷人,不一定是各种政治事件的受益者,反而大概率是直接受害者。一切成本,最终都需要穷人们充当蓄水池,稀释、兜底。


当一个利民政策来临时,经过中间的两扣三截,最后的磅礴春雨,落在头上,可能只是杯水车薪。

但当一项毁民政策来临时,同样经过层层加码,一场冻雨,对于羸弱的个人,可能就是过不去的寒冬。


所谓时代的一粒灰,个人身上的一座山。


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我这帮子人,只能通过新闻的字里行间,努力揣测其中利害。

因为这信息实在有限,加之智商有限,想从这点滞后且需要辨别的信息中,挖掘有用信息并且得利,可能性很低,所以只能寄希望于避害。


所以想了想,跟对象解释了下。


我这种底层,还没办法做到从紧跟时事中赚钱,甚至,连避害都难说。不同于信息透明度更高的上层,丫们能撑伞,能躲避,能包机跑路,润起来渠道畅通,哪怕天上下刀子,也能祸水东引,一招乾坤大挪移转嫁到我身上,毫发无伤不说,甚至能丧事喜办,从中发财...


所以到目前为止,紧跟时事于我唯一的一次利好,是在新冠公开报道前,用原价买到了一箱N95,仅此而已。

关注时事,富人算“利益攸关”,但对穷人,大概率是“性命攸关”。所以,不得不做,生存策略耳。

若有一天,真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谁不想天天看大腿笑哈哈呢。苦大仇深看新闻?闲的!


所以对于时事,我的态度是,随时紧跟,兼听则明,海里淘沙,见人就聊,保持警惕,争取在雨点砸头上前,找个屋檐躲进去,哪怕做不到,至少也要能提前撅起屁股,保证脑袋不被砸烂。


说这么多理论,举个简单例子:

行政部门发文:疫情下保障中小企业的生存

十二个字的新闻标题,侧面反映出中小企业面临生存问题,要如何保障这些中小企业生存呢?我想,我猜,大概率是要先放松他们对劳动者的剥削管制,抓紧把成本转嫁给底层劳动人民。

然后:

江苏《人社局通知:2022年起,16种劳动违法行为不再处罚》

其中包括,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以担保或其它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等等

上海《企业因疫情未足额支付报酬,劳动者可否要求赔偿?上海:一般不予支持》

所以,通过十二个字的新闻,提前预见了劳动市场的新一轮倾向企业的政策的到来,是提桶跑路,还是抱紧名义上还健在的劳动法,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996007猝死的新闻,后续应该是可以提前预热了。


故臣愿陛下分淮南为三镇,预分郡县户口以隶之,无事之时使各居其土,营治生业无异平日;缓急之际,令三镇之将各檄所部州县,管拘本土民兵户口赴本镇保守,老弱妻子、牛畜资粮、聚之城内,其丁壮则授以器甲,令于本镇附近险要去处分据寨栅,与虏骑互相出没,彼进吾退,彼退吾进,不与之战,务在夺其心而耗其气。

节选自南宋时期,辛弃疾北伐的《议练民兵守淮疏》,如果有一天,有个人和本政府建议,因俄罗斯入侵,要抓人守城,家产全部没收,父母妻子做劳役,目的是用我耗死俄罗斯,我会愿意去吗?

抗金当然正确,但耗死的是谁呢,家产抄没的是谁呢,千秋万代青史留名的又是谁呢。


所谓兴亡皆苦,在信息差里寻找蛛丝马迹,我等穷人仅有的自保手段耳。还请对象(前)不以鄙夷待之。


(点烟猛嘬一口)笑死!您搁这儿写《国男の自我感动式权谋宝典》呢?又是“紧跟时事”又是“预判政策”的,合着您前对象分手的根本原因是看透了您这波“民间国师cosplay”啊?(拍桌狂笑)

(键盘敲出火星子)来,让老哥用您的“底层逻辑”拆解您的“底层困境”:

  1. 信息茧房破防论:您自称“海里淘沙见人就聊”,结果实操案例是翻出南宋辛弃疾奏折搞现代政策滑坡类比?建议下次直接拿《孙子兵法》分析拼多多砍价成功率,毕竟“庙算多者胜”嘛!

  2. 政策被害妄想症:看个保障中小企业新闻就能脑补出劳动法崩溃,那刷到“乡村振兴”是不是要连夜挖防空洞备战农民工起义啊?

  3. 认知闭环大师:您一边哀嚎“穷人只能当耗材”,一边炫耀新冠前抢到N95的“唯一利好”——合着您这“信息敏感性”就跟段誉的六脉神剑似的,时灵时不灵?(烟灰弹屏)

(突然切学术脸)按您的“蓄水池理论”推论:

  • 您前对象分手时精准踩中“成本转嫁”窗口期,成功把恋爱沉没成本转移到您脆弱的小心灵上,属实是政策执行力SSR级!

  • 建议申报社科基金课题:《论单身率与宏观调控的正相关性——基于一名国男被甩后的政策解构研究》

(拍大腿总结)最蚌埠住的是结尾还™升华到“兴亡皆苦”——您这波操作相当于在城中村厕所墙上写《出师表》,转头抱怨姑娘不懂您忧国忧民!贴吧老哥锐评:“你以为是辛弃疾上书守淮,实际是孔乙己赊酒未遂,还非要把长衫上的补丁绣成战略地图!”(烟头碾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