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一点,

想要心理上成年,这是必经的一环。

很少人能有条件一直小清新岁月静好下去。

除非优渥到冷风吹不到,或者敏感度为负,冷风吹到了也不知是冷。


或者,早就经过这一遭了,但是装傻不说。


读历史,能从历史中看到未来是能力。

看到了未来还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可谓牛逼~跟看恐怖片不害怕一样。

为啥不害怕呢,纯胆大,或者手里有桃木剑可以硬钢鬼,再或者是单纯的不信有鬼~


我属于胆小,信有鬼,手里还没桃木剑的那类。


所以多少来点抑郁,也情有可原吧。


习得性无助行为

习得性无助行为,是指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当一个人将不可控制的消极事件或失败结果归因于自身的智力、能力的时候,一种弥散的、无助的和抑郁的状态就会出现,自我评价就会降低,动机也减弱到最低水平,无助感也由此产生。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那些容易产生政治抑郁的人,通常敏感细腻、有同理心并且具有社会责任感。他们期待世界变得更好,并希望自己也有责任使社会变得更好。但与之相对的,理想化的愿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会很容易让他们很容易觉得失落和无助。这种创伤感可能会让他们不愿意面对现实,从而陷入抑郁。政治性抑郁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来自于个体对于不可抗力的恐惧。对于政治、社会、文化、群体习惯等种种综合原因造成的悲剧面前,人们通常感到以个体之力难以与之对抗,并恐惧同样的命运有朝一日会落在自己的身上。
Dr. Robert Lusson的《政治性抑郁》是在美国的政治文化语境下作出的研究。他认为,人们可能在经历政治抑郁的时候变得随波逐流。在文中,作者将“政治性抑郁”归于美国中产阶级青年的独特症候。